2023年,陕西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对于全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交好卷具有重要意义。华商报特推出“强信心开局2023”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探寻我省各行各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与优秀经验做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国资国企则担负着高质量发展的重担和先锋。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新的一年,陕西国有企业如何践行“三个年”?如何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本期,华商报记者特别专访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唐宏军,聚焦我省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了解陕西地建集团2023年在稳经济、促发展、强信心等方面的部署与规划。
做强产业支撑
做优科技创新
全省稳经济
贡献陕西地建力量
开展“三个年”活动意义重大。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陕西省国资国企系统蓄力起跑、加速开局,进一步强化高质量项目硬支撑、营商环境硬基础、干部作风能力硬保障,全力以赴冲刺开门红、决胜全年红。
华商报:为响应省上“三个年”工作具体部署,请您重点介绍陕西地建的新举措、新做法都有哪些?
唐宏军:在全省“三个年”会议召开之后,陕西地建集团党委第一时间传达省上动员会精神并迅速召开集团务虚会统一思想,进行工作的具体部署。
未来,我们将从三个层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积极与各地市业务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全面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研究,继续做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服务者和示范引领者。二是抓住房地产市场上的新机遇,打造高标准、多样化、改善型住宅,下足力气把生态地产做得更好。三是乘着全省全力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机遇,加强酒店建设、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坚定不移推动酒店业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集团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是什么?
唐宏军:2023年,集团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牢经济意识,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突破,在全省稳经济大盘中贡献力量。
华商报:在稳经济、促发展、强信心方面,以及高质量发展、低碳发展、创新转型等重点领域,陕地建集团的相关项目内容有哪些?
唐宏军:今年,集团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做强产业支撑和做优科技创新两个方面。
做强产业支撑,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努力实现“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首先以作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牵头单位为契机,加快项目拓展及建设工作;其次是以作为全省土壤“三普”技术总承包单位为平台,扎实做好“土壤体检”工作;最后是以作为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为动力,狠抓重点项目谋划、实施工作。
在做优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攻克一批技术难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见势成效,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
初步形成“陕西样板”“地建模式”
今年2月,我省2023年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举办。
据悉,陕西地建集团承担全省10个市20个县30万亩的示范项目创建,已经初步形成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陕西样板”和“地建模式”。
华商报: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是我省重点项目工程,请您谈谈“地建模式”的先进经验做法。
唐宏军:集团采取“选址+设计+研发+建设”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有效破解了单体项目规模不大、前期进度缓慢、施工进度不快、建设质量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等老大难问题。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科技的优势,开展“耕地质量普探与修复工程”,并对耕地质量进行“体检”。形成高标准农田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控制及日常监管体系。
华商报: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集中开工,对于国家以及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意义?
唐宏军: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是粮食产能的主力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盘和压舱石。
2023年,陕西地建集团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契机,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保护工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制定、新设备研发、新技术集成应用,农用地典型调查,以及即将全面铺开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中,持续创新、攻坚克难,积极为我省耕地质量提升、数量动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同时,陕西地建集团将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区域协调发展,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地建力量。 华商报记者 张秋 文/图